古儒吉說,瑜珈雖誕生於印度,卻屬於全人類

古儒吉大師於2011年,在生活的藝術總部邀請多位印度知名瑜珈大師匯集的論壇,提出推動國際瑜珈日的發想。終於,在印度總理莫迪的呼籲下,成功地在2014年11月讓聯合國通過並宣布6月21日為國際瑜珈日 (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Yoga)。古儒吉大師在深具意義的2015年第一屆國際瑜珈日之前,接受媒體IBN的採訪,全文內容翻譯如下 : 

 

知名靈性領袖、人道主義者及生活的藝術創始人:詩麗.詩麗 若威香卡(Sri Sri Ravi Shankar古儒吉大師的全名),將引領成千上萬的紐約人,在林肯中心舉行瑜珈的慶祝活動。他,一位赫赫有名的瑜珈發聲者,已將瑜珈這個古老的印度科學遍及152個國家。古儒吉大師也受聯合國邀請,在有史以來的首屆國際瑜珈日的慶祝活動裡,對世界各國的代表發表演說。訪談中,這位靈性領袖強調這個深入且有無限潛力的科學,消除它反宗教的質疑,並且談到瑜珈各種不同的效益。

 

問題:瑜珈這個字,對於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的事物。有些人說,它是體位法(asanas),有些人相信它是靈性的道路,而有些人談論其健康的效益。所以,根據你的看法,瑜珈是什麼?
古儒吉大師:瑜珈不僅僅是身體的運動或體位法。瑜珈是一個完整的科學。它統合身體、心智、靈性及宇宙。瑜珈為每一個人的內在,帶來亟需的安詳。它也使一個人的行為、思維模式及態度有巨大的差異。我想說,瑜珈幾乎是不可或缺的。如果你想要頭腦清晰、靈敏、懂事、堅強並且有直覺力,你必須依循瑜珈。

 


問題:有時候,人們會論及瑜珈的神祕元素,那個神祕元素是什麼?
古儒吉大師:如果神祕主義能被解釋,它就不再是神祕主義了。它是某種要被體驗的事物。神祕主義是使生命保有活力、使你充滿愛及能量的某種東西,而且這種能量,可持續生生世世。

 


問題:靜心是瑜珈的一部分嗎?
古儒吉大師:靜心絕對是瑜珈的一部分。瑜珈必須是沉靜心思的,否則它僅只是一種運動、體操。

 


問題:在薄茄梵歌(Bhagwad Geeta,印度經典)中,克里希那神曾說:「Yogah Karmasu Kaushalam」,那是什麼意思?
古儒吉大師:這意思是「瑜珈是行動的技巧」,瑜珈與技巧是同義。如果你是善巧的,它就意味著某方面的你,是依循瑜珈的原理原則。而且如果你在練習瑜珈、調息法、靜心,並且依循所有社會的道德規範(yama)、個人的行為規範(niyamas),你絕對會獲得行動的技巧。

 


問題:使一個人成為瑜珈行者(Yogi)的那個技巧是什麼?
古儒吉大師:這技巧端視你如何提升你的靈性,你的能量不會枯竭,然而你的工作仍會完成。唯有藉由瑜珈,這才會出現。當你在執行某些工作時,你通常會有耗盡自己的傾向。而且在行動的成果出現之前,你如此的精疲力竭,以至於你無法享受成果、樂在其中。所以,瑜珈就是使你靈性充滿活力、使你處於高能量的那個技巧,卻還能為你帶來成就。


問題:一個人要如何不執著於行動的成果?
古儒吉大師:當你擁有許多熱誠及能量時,你就處於當下此刻。你接受他們來去,你不會有某些期待。你的行動是喜悅的表達,而非期待來自成果的喜悅。

 


問題:你說瑜珈並非運動,這與普世所知的瑜珈形象,差距甚大。因此,它到底是什麼呢?
古儒吉大師:無疑的,體位姿勢與鍛鍊是瑜珈的一部份,但是它不應該被侷限或誤解為只是一種運動。它是人類生命的全方位進化、表達及連結。每一個嬰兒都是瑜珈行者(Yogi),嬰兒展現出所有瑜珈行者的特質-它的姿勢、呼吸模式、感知能力、敏銳度及處於當下的能力。

 


問題:你說每個孩子都是瑜珈行者。那麼,當我們長大時,我們失去了什麼,阻止我們成為一個瑜珈行者呢?
古儒吉大師:我們失去本性及直覺能力。動物及孩子們比成人更有直覺力。這是因為我們的心智讓事物變的非常複雜,當事實(實像)可能並非如此時。心智有一種固鎖於負面消極的傾向。如果有10個恭維讚美,然而有一個侮辱,心智會固鎖於什麼呢?侮辱!嬰兒身上並沒有固鎖於負面消極的傾向。不知怎麼回事,當我們長大時,就有了這種傾向。因為瑜珈,我們回歸自性的本源,在那兒,我們以積極正向看待生命,並且旁觀事物的完成(譯註:see,在此翻譯為旁觀,因這句話說明的是心的狀態。即外境不入,因此心不因外物而亂)。這是每一個活動的領域所必需的。當事情看起來是無處不在的晦暗不明時,就是瑜珈帶來亟需的熱誠、能量及直覺力。

 


問題:瑜珈也談到驚歎好奇的元素,那是什麼?
古儒吉大師:驚歎好奇是瑜珈的開端。古代聖賢(Rishis)曾說:「vismaya yoga bhumika」,意思是,「就瑜珈而言,驚歎好奇感是瑜珈序幕」。當你對自己及本性的覺察,開創對內在的驚歎好奇時,屆時一種神祕會點亮你的生命。那個與某種天上、如空氣般飄緲的事物的連結,與某種如此美麗事物的連結,具體卻又非常抽象,在我們生命中浮現。如果你沒有驚歎好奇,那麼,你就不是瑜珈行者了。

 


問題:瑜珈似乎更是一種心智的技巧。那麼,身體(Hath)瑜珈呢?
古儒吉大師:身體瑜珈是超越你界線一點點的伸展。我們都會定義自己的界限並停滯在那兒。界線限制我們的能力。身體瑜珈說,「好,再伸展一點,逐漸擴展你的界線」,這種身體能力的擴展,與心智及情緒的穩定是一樣的。當身體穩定時,心智也變得穩定。情緒變得精微,並且感覺靈性被提升。因此,身體瑜珈那種伸展身體界線的感覺,是不可或缺的。

 


問題:靜心就夠了嗎?我們真的需要做體位法(asanas)嗎?如果是,為什麼呢?
古儒吉大師:如果一個上了年紀的人或病人或不慣於運動的人,那麼這個人不需要做身體的體位法,他們可以做一些呼吸的練習及靜心。靜心是實質的真義。它就像是靈魂,而其他一切都像是在它身上的穿戴。你無法擁有一個沒有靈魂的身體,而你也無法擁有一個沒有身體的靈魂。帕坦伽利(Patanjali,即瑜珈經)曾說過瑜珈八肢。而這八肢是同時進化發展的,並非一個接一個。在子宮裡,並非首先演化身體的腳、然後手臂或頭。所有八肢同時獲得進化。所以,瑜珈的所有八肢一起進展。

 


問題:讓瑜珈免於制式化的教條包袱,即人們感知它的方式,需要做什麼呢?
古儒吉大師:你無法避免教條。它已進入科學及社會結構、政治及生命的不同領域。所有你能夠做的就是,讓人們覺知到制式化的教條。它必須自行透過純粹的覺知。那就是為什麼我說,免於暴力的社會、免於疾病的身體、免於混亂的心智、不受抑制的理智、免於創傷的記憶及免於悲傷的靈魂,全都是為了人類生命進化的理想情境。教育應該引領人們朝這個方向邁進,他們便能夠跳脫教條及偏見。或者如果他們成為一位良好的瑜珈行者,他們會以一種全然不同的角度,看待置身其中的生命及世界。宇宙及生命的整個視野都會改變。

 


問題:瑜珈的練習,似乎在某些章節中,會導致他們有種遠離其宗教與信仰的恐懼。瑜珈是反宗教的嗎?
古儒吉大師:科技有反對任何宗教嗎?瑜珈是一種科技、技術,能夠使你變得更有能量、更快樂、並且更慈悲。有哪一個宗教說,你不應該變的慈悲嗎?有哪一個宗教說,你不應該變的快樂嗎?有哪一個宗教說,你不應該變的友善、你的行為舉止不應該是愛嗎?瑜珈是一種消除壓力、憤怒、貪婪及所有負面情緒的科技。怎麼會有人視此為反宗教或違反他們的信仰呢?如果他們這麼認為,這是他們的無知。因為瑜珈賦予人們思想的自由。思想的自由是違反宗教的嗎?宗教沒有帶給你自由嗎?如果宗教沒有提倡思想的自由及靈性的自由,那麼它對人類及其追隨者的所做所為是偏頗的。所有信仰的目的及目標是為了帶來和平安詳、愛、自由及對這整個星球的一種歸屬感、四海之內皆兄弟姊妹,而瑜珈就是為了達成這些信仰的目標的科技。雖然瑜珈是從古老的印度吠陀文化孕育而來,它並未對整套思想體系或理論自行設限。它對世上每一個為了改善生命的人,敞開其路徑。

 


問題:瑜珈能夠成為印度建立外交關係的工具嗎?
古儒吉大師:瑜珈,雖然誕生於印度,卻屬於全人類。你無法侷限這個星球上的任何知識的地域性。如果你限制這個知識的地域性,那麼它就不是宇宙性的,它會失去它的氣度與尊嚴。我想說,瑜珈屬於這個星球的人們。當然,既然它誕生於印度,這個國家應該以瑜珈為榮,而且以帶出這些寶貴的知識潮流為榮。同時,我想說,世上每個地方的人們,都應該視瑜珈為其所有。古代的思想是「Vasudhaiva Kutumabakam」,意思是「世界一家」。所以,當我們認為這整個世界是一個家時,那麼任何屬於這個家庭成員的,都屬於這整個家。所以,雖然瑜珈是印度文化非常傳統且不可分割的部分,它卻是屬於這整個星球的。

 


問題:瑜珈行者(Yogi)與瑜珈老師之間的差異是什麼?瑜珈行者也可以是瑜珈老師嗎?
古儒吉大師:如果你不是瑜珈行者,你不可能是瑜珈老師。瑜珈行者,不是某個留著長髮、蓄鬚或神秘怪誕的人。瑜珈行者是一個有技巧、平和且寧靜安詳、快樂、滿足且像個孩子般的人。每個寶寶都是瑜珈行者,而且每個瑜珈行者都是個寶寶。否則他/她就不是瑜珈行者。這並不意味著幼稚或沒有成長。它的意思是感受,那種像孩子般的清新、單純、誠摯,沒有恐懼、壓抑、傲慢的心智。它是一個人的覺知的開展。那才是瑜珈行者的資格與象徵。